在新版《綠色建筑標準評價》正式實施大半年后,《既有建筑綠色改造評價標準》、《綠色醫院建筑評價標準》、《綠色博覽建筑評價標準》目前也已進入報批階段,有望年內實施。而在北京、重慶等地,有關綠色建筑的施工驗收規范正在緊鑼密鼓的編制當中,意在從竣工階段管控綠色建筑設計的落實。
自年初新版《綠色建筑評價標準》實施以來,已有將近9個月的時間,新標準的推進和市場反應如何呢?相比起2006版的老標準,新標準在調整后整體難度略有提高,其中一星和二星難度變化不大,而三星綠色建筑的要求則較以往提高不少。目的是盡量讓各星級綠色建筑標識數量呈金字塔型分布。這種設定也是希望市場在申報綠色建筑標識時能夠更加理性客觀。
此次新版標準有四大主要變化,一是將適用范圍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辦公建筑、商場建筑和旅館建筑擴展至各類民用建筑。二是調整評價方法,對各評價指標評分,并以總得分率確定綠色建筑等級。相應地,將舊版標準中的一般項改為評分項,取消優選項。三是在“四節一環保 運行管理”的六類指標的基礎上,增加“施工管理”類評價指標。四是增設加分項,鼓勵綠色建筑技術、管理的創新和提高。
新變化常帶來新問題,新標準也不例外。特別是新版標準規定,對多功能的綜合性單體建筑,應該按本標準全部評價條文逐條對適用的區域進行評價,確定各評價條文的得分,即只要條文有所涉及,該建筑就參評并確定得分。而如果評價項目同時具有居住和公共功能,則需按這兩種功能分別評價后再取平均值。
并且,隨著綠色建筑逐漸向規?;蜕钏畢^發展,既有建筑的“綠化”和生態城區的藍海已經顯現。“《既有建筑綠色改造評價標準》年內即將實施,目前北京、天津、濟南等城市已經展開試點工作。而《綠色生態城區評價標準》也正在編制中,全國287個地級以上城市中提出‘低碳生態城’建設目標的城市已達到280個。”